最新消息

回列表

衛教宣導

2025/07/14

「肥皂勤洗手,病菌遠離我」是疫情期間隨處可見的標語,但你真的會洗手嗎?
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為了教導民眾正確洗手觀念,針對手打溼、抹上洗手乳或肥皂後的「搓揉」階段,制定了洗手7式,一起來看看你是否有正確勤洗手吧!
1. 內:雙手手心互相搓揉。
2. 外:仔細搓洗手背。
3. 夾:十指夾縫交錯搓揉。
4. 弓:手指微微弓起,讓手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。
5. 大:搓洗大拇指與虎口。
6. 立:將手指立起,指尖與手心互相搓洗。
7. 腕:手腕也要搓洗。

如前面提到,洗手的搓洗過程應達20秒以上,讓肥皂、洗手乳能確實發揮殺菌作用,而洗手全程時間若能長達40~60秒則最佳。

洗手時機有哪些?把握7種「當下」洗手最有效!
吃東西前:所謂病從口入,無論是否使用餐具都要洗手。且若在外用餐時,觸碰共用調味料、水壺之後最好也去洗手,並且自備餐具更保險。
接觸孩童前: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成、抵抗力較低,病毒往往由從外面回來的大人或年紀較大的兒童傳播,在照顧嬰幼兒前務必洗手、更換外出服。
上廁所後:無論大、小號都要洗手,手部不僅容易接觸排泄物,在馬桶、門把上也會有很多病菌。因此若洗完手準備開門時,可以用紙巾包住門把,以免剛洗乾淨的手部又接觸到細菌。
去看病前後:進入醫院前應先洗手,以免將病菌帶給院內其他抵抗力較弱的病患。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消毒,避免將病菌帶回家。
咳嗽、擤鼻涕後:口鼻分泌物含有大量細菌,接觸完應立即洗手。



登革熱宣導:
沒有孳生源,就沒有病媒蚊;沒有病媒蚊,就沒有登革熱
有一句宣導標語:「沒有孳生源,就沒有病媒蚊;沒有病媒蚊,就沒有登革熱」。 的確,孳生源的清除,就是要清除蚊子幼蟲的家。 蚊子幼蟲經常窩藏的家,以及其清除的20個招式如下: 廢棄容器:使用後之飲料、食品容器請勿隨意丟棄或堆積於屋外,若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容器如廢輪胎、廢鐵桶、大型塑膠水桶、水缸等,應交由當地清潔隊運走。 菜園、菜圃儲水或盛水的容器:水桶、水槽不用時應倒置,水缸使用時須密蓋。